共享单车系统促进绿色出行与城市交通融合
2024年,业主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在政府支持下,按照“政府主导、公益为本、便民驱动”的原则,采用PPP模式进行运营,项目分两期完成。 “对接无坞”模式建成后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好评。
项目包括停靠站1234个、无停靠站200个、公共自行车3万辆。平均站间距设置为300-500米,服务半径150-250米。站点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公共服务区域,如如住宅小区、学校、医院、商场、车站、政府机关及周边地区。
1. 自行车共享系统 协助创建示范民生工程
统计数据显示,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率已达99.14%。在目前共享单车最低票价2元/次(15分钟)的基础上,公共自行车为市民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出行选择。
2.自行车共享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
共享单车系统从诞生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,通过与大型公共交通对接,科学规划公共自行车服务点,后期有效利用公共交通和共享单车运营数据进行统一管理。不断完善“公交公共自行车”最后一公里连接,提升公交系统效率,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,促进城市交通协同一体化发展,助力客户”绿色生态城市举措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3.共享单车系统推动低碳文明城市
公共自行车契合“建设低碳城市,引领绿色出行”的愿景。截至2024年12月,该项目已服务13.6亿人次。从油耗角度来看,若每次骑行10分钟,行程3.5公里,总行驶里程将达到 4.76 亿公里。如果私家车每百公里消耗 10 升,这相当于节省 4760 万升燃油。按 7.5每升,可节省燃油成本3.57亿元。根据国际BP碳排放计算,节省1升燃油可减少碳排放2.3公斤。公共自行车已减少城市碳排放10.9万吨,相当于约59,563英亩人工林的碳吸收量(每英亩1.83吨)。
4.自行车共享系统推进城市自行车一体化
在共享(电动)自行车乱象丛生、监管不力的情况下,公共自行车发挥自身运营优势和有序管理经验,共享单车系统引入电子围栏停车区,积极与共享单车企业技术系统对接,推进统一管理开展城市自行车平台宣传教育活动,促进公共自行车、共享(电动)自行车文明使用,营造共治环境,树立城市发展新标杆。
共享单车系统通过二期升级的电子围栏停车措施,实现自行车有序管理。高精度电子围栏系统支持公共自行车(电动自行车)和共享自行车(轻便摩托车)融合。管理平台,系统规范公共自行车、共享单车停放,通过有桩与无桩互联互通,最大化公共资源利用。